《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中国半导体消费“跑赢”整个市场 设备国产化仍面临五大难点

中国半导体消费“跑赢”整个市场 设备国产化仍面临五大难点

2016-08-29

  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相当不乐观,中国半导体市场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但设备国产化仍面临五大难点,多措并举才能有效推进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目标的全面达成。

636077281111265220878.jpg

  全球半导体市场瘫痪 中国加速设备国产化进程

  全球半导体市场不容乐观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16年5月出现微幅成长,但仍受到疲软需求以及全球经济景气不振的影响而陷于瘫痪状态。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发布的资料显示,2016年5月全球晶片销售额达到260亿美元,较4月成长0.4%,是六个月以来的最高月成长表现;而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263.6亿美元,虽然环比增长1.1%,但同比减少5.8%。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连续12个月出现同比减少。

  此外,SIA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的销售额。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的全球销售额同比减少5.8%。而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6月份发布的春季半导体市场预测,2016年全年半导体市场将缩小2.4%,与这个数字相比,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相当不乐观。

  中国半导体市场发展整体较好

  尽管全球市场不容乐观,但中国半导体消费继续“跑赢”整个市场,2015年消费增长9%,达到1500亿美元,这相当于全球占比43%。半导体进口也在快速增加,如今已超过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此外,据SIA发布的资料显示,2016年3月中国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增幅达到1.3%,仅次于日本,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能保持增长的区域市场之一。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面临五大难点

  虽然相较于全球,中国半导体市场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但从当前趋势而言来看,预计2016年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增速可能只有5%。此外,由于半导体设备对本土企业存在着较高的进入门槛,目前国产化率较低。从全球及中国市场发展现状而言,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仍面临五大难点:

  一是半导体设备市场已日趋专业化和全球化。当下,全球设备业通过兼并、淘汰,在每个细分市场中仅剩下1~2家、至多3~4家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如光刻机领域ASML一家独大,且均面向全球市场。反观国内企业,基础较弱,有能力切入海外市场的很少。

  二是半导体设备的独特地位。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半导体设备企业开始把工艺能力整合成在设备中,让用户买到设备就能保证使用,并且达到工艺要求。因此有一代器件,一代设备之说。这是半导体设备如此昂贵的原因,也是对国内企业的极大挑战。

  三是由于出货数量少,设备企业难以负担工艺试验线的费用。为此,国内只能采取对下游制造企业进行补贴,利用制造企业的产线帮助设备企业进行试验的办法,这种方式显然多有掣肘。一台设备从研发、样机开始,必须经过大量硅片通过等工艺试验,才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型。这样的过程要重复多次,改型多次,才能最后定型。并且出厂前要经过马拉松试验,测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等。

  四是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曾致力于设备国产化,但成效不大,目前全球市场主要仍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掌控,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难度。

  五是设备业需要产业大环境配合。从成本构成来看,表面上我国设备企业和国外企业相差不大,如关键零部件都是采购而来,人员和管理费用也相仿,但是实际上,产业大环境却十分不同。比方说,西方的股权激励制度更为灵活,员工积极性高;同是采购零部件,我国企业因为是进口,所以要承担税费,而且有些零部件订货需要出口许可证;因为订货量相对小很多,采购价格高;产业配套条件不同,如实现某些设计验证国内企业要花更高的成本;缺乏人才等。

  多措并举助力半导体国产化全面达成

  为突破五大难点,加快中国半导体国产化进程,《中国制造2025》对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20年之前,90~32纳米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实现90纳米光刻机国产化,封测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在2025年之前,20~14纳米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实现浸没式光刻机国产化。到2030年,实现18英寸工艺设备、EUV光刻机、封测设备的国产化。

  与此同时,实现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以及大环境的配合。一方面应加强设备零部件国内供应链的培养,另一方面产业链需要配合创立一个适合后来者生存的发展环境。要有鼓励设备使用方采购国产设备的有效措施的落地。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了设备使用者使用国产设备的积极性和决心,才能有效推进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目标的全面达成。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