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智能手环如何生存 或倚靠“多功能”突围

智能手环如何生存 或倚靠“多功能”突围

2016-10-17

  近年来众多消费者手腕上除了手表和饰品外,又多了一智能手环,小巧的体型可以实现例如计步、睡眠时间、心率,以及来电短信提醒等功能,深受许多用户的青睐。

  然而,Jawbone在今年年中宣布全面停产Up系列手环产品。日前,微软也从官方商城下架了智能手环Band系列的所有产品。

  互联网评论人士赵宏民对笔者表示,“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如果想持续吸引用户,需要具有多样化的功能,价格并不是唯一,而是要以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体验来满足用户需求”。

  微软官方商城下架Band系列手环产品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以智能手环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类产品也正在风靡,在IDC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中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增长依然迅猛,出货量为954万台,环比增长13.3%,同比增长81.4%,其中以手环、儿童手表、智能跑鞋为代表的基础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92.1%。

  从IDC发布的数据来看,以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依旧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日前,微软从官方商城下架了智能手环Band系列的所有产品,除此之外还在其开发者网站上下架了其Band软件开发工具包。

  对于下架Band系列手环产品一事,微软方面发言人对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售罄当前的Microsoft Band 2 库存,今年并无计划推出该设备。”

  在今年年中,作为全球首家推出智能手环产品的Jawbone,宣布全面停产Up系列手环产品。

  一位接近Jawbone公司的匿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低价产品的竞争,Jawbone始终坚守不打价格战,不妥协品质,这一点还是很值得国内厂商学习的,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在品牌看来,这就是它们发展的节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并不适应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特别是在性价比这个角度上,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国际定位的中高端品牌,它们其实是输在了本地化营销这个层面上。

  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类产品需求不同

  对智能手环类产品,消费者的认知却并不相同,王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道,“曾经使用过这类产品,觉得并没有太大的用途。除了可以监测每天行走的步数和睡眠时间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功能,虽然能够起到监测的作用,但是也没有办法督促自己多运动,所以用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就闲置了”。

  而对于运动发烧友章先生来说,运动手环是一款非常实用的产品,他表示,自己经常跑步和踢球,可通过运动手环看自己运动量和效果,而且现在一些社交APP上每天行走步数可以和好友对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一直在使用这类产品。

  上述匿名人士表示,“作为比较早接触所谓‘可穿戴设备’这一概念的圈内人,Jawbone的UP手环可以说是我的启蒙产品,2011年最早的UP手环自己就海淘过美版;在2012年底2013年初,还给很多朋友推荐了UP24那一代的产品。Jawbone的智能手环功能专一,设计考究,随着国内健康手环细分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在价格和功能上,Jawbone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就慢慢的被边缘化了。”。

  对于经销商而言,丰富的智能手环产品对于市场的带动也是必然的,深圳市老黄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嘉林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智能穿戴市场在2013年-2015年,产品品质和服务参差不齐,尽管市场非常火热,但是一些低质产品也伤害了不少消费者,很多消费者对智能穿戴产品非常失望。尽管今年很多智能穿戴公司都在艰难地前行,但是这不影响那些优秀的公司,消费者并不拒绝真正优秀的品牌和产品。

  功能单一厂商比较难生存

  田嘉林认为,“智能手环现在已经过了万马奔腾的浮躁期,从过去上千个品牌的市场规模到现在不到100个品牌,市场经过一轮一轮的洗礼后,知名度高、产品品质好、用户体验和服务做的比较优秀的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但是从目前的用户数量和行业规模来看,智能手环市场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智能手环有以下几种:价格适中、手环的防水性能好、可以佩戴着游泳的手环,待机时间久、使用时间长达1周以上的手环,拥有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睡眠监测、心率、血压、情绪、疲劳度等各项健康监测的手环。

  对于手环产品,赵宏民则有着不同的见解,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手环需要长时间佩戴在用户手腕,但是功能却比较单一,这个会给用户鸡肋般的体验落差,并且作为用户量最大的智能硬件——智能手机,也有智能手环的部分功能,足以满足了部分用户进一步的需求,所以单一的手环厂商,比较难以生存。”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