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解析工业4.0如何推动智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解析工业4.0如何推动智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2016-10-18

  从18世纪第一台纺织机的问世,标志着世界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革命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了4.0时代。第四次革命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有着三个明显的特征: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融合;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整合;强调信息的互通共享。在2016数字医疗健康生态大会上,来自中国卫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景明发表了《建设智能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医改突围》演讲。他讲到,医改要搭乘工业4.0顺风车,需要联动健康服务体系才能成功。

  医疗卫生信息化,从电子化、数字化发展历程演变而来,基本完全复制了手工模式的碎片式、点站式、孤岛式工作方式;医院信息化是从门诊收费、护士工作站发展而来,后来有了医生工作站、PACS、LIS等工作站等临床信息系统。这种缺乏顶层设计的数字化滚动发展方式,注定不能实现临床路径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

  “只有健康服务体系联动医改才能成功。”王景明谈到,三医联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医改需要从顶层设计、顶层推动入手,把医疗卫生改革利益攸关方,如物价局、发改委、人社局等纳入健康服务体系,当好运动员,不能让他们在健康服务体系体系之外充当教练、裁判、评论员。王景明表示,通过向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及利益攸关方提供智能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实现健康服务供给侧(医务人员、卫计委)、需求侧(病人、保险公司)、监管侧(人社部、发改委、物价局)联动协同的健康服务体系,使各利益攸关方从过去的医院等级评审、药品招采、物价制定、医药经费支付等方面的利益博弈,变为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把过去的医疗预防脱节,医患相互猜忌等转变为健康服务友好体系。

wKiom1f8hXnQpPavAAIH_srgmTs643.jpg


  中国卫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北京中卫康融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景明

  智能健康服务体系助推医改发展

  第一,鼓励医疗机构平等竞争。王景明讲到,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出,医疗卫生属于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范畴。政府可以向社会公众服务范畴,包括以物为对象的服务和以人为对象的服务。基于政府购买服务已经到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年底已经明确规定,全面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和药店均有提供公共服务资格。

  第二,把医院等级与医疗收费脱钩。医院虽然是国家投资的,但它事实上也是带有利益性质的。王景明指出,如果想要公益性质的话,就必须把医院的等级和医院医疗收费脱钩。脱钩之后有利于不同类型医院平衡协调发展,减少大医院压力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促进家庭医生制度落地;同时也有利于邀请大专家到小医院多点执医促进一、二级医院发展、促进分级救治的实现,从而促进医院去行政化和全员合同化;还能遏制小医院盲目扩大规模、盲目购进设备,盲目申报上一级医院等级评审冲动;遏制大医院盲目扩大规模虹吸小伤小病垄断市场,形成社区、一、二、三级医院救治体系。

  第三,按病种、人头经费直补需方,由私人医生协助控费。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吸引顾客在基层进行全科、专科和会诊专家诊疗;有利于医保合疗对费用控制、有利于费用及时支付、有利于对亚健康、预防等的投入;有利于维护病人就医选择权;有利于家庭医生签约并开展工作、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与此同时,人社局给予私人医生医疗责任险保障,同时赋予控制医疗费用总额责任。王景明表示,这样可以真正实现病人看医生,不再看医院既支持了分级救治,还控制医疗及非医疗费用。

  第四,多方联动全程参与健康服务及管理。医务人员和医院、顾客、供应商、商业保险等部门,登录健康服务体系可以维基式参与诊疗过程,看到病人检测检验结果,各项物资、药品、产地、购货价格等等,及时支付合理医疗收费,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性价比,诊疗过程健康记录全公开,危机参与,共同的应对疾病的威胁,实现利益有关方的友好关系。

  第五,健康服务体系需要联动改革。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医务人员、病人都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生力量,不是简单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需求侧关系。王景明谈到,只有健康服务体系利益攸关方联动改革才是医改成功之路,包括病人、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合疗、物价、发改委、商业健康保险、药械供应商等部门,形成供给侧、需求侧、监管侧联动改革。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