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什么情况,机器人上太空,还是去做手术的?

什么情况,机器人上太空,还是去做手术的?

2017-09-11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三维图像、三百六十度旋转机械臂等等。已有研究报告显示,机器人开肺癌比传统开胸手术死亡率更低;另一项研究发现,三百台机器人手术与六百台传统开刀手术相比,前者安全性更高。

  在宇航员体内植入一个机器人自己就能开刀,用质子重离子打走体内癌细胞,身上打上一个孔就能做胸外科手术,插上一根内镜可以窥探人的体内……这些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科技的创新让这些医疗方式变成了可能。在胸科医院举办的“科技创新,带来不一样的手术”讲坛上,各路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尖端的医学技术。

  上太空做手术

  即便在美国,新事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为人接受。“有病人说,我不希望机器人给我做手术,我希望您上台开刀。”2002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问世,美国亚拉巴马大学胸外科大主任、上海市胸科医院客座教授Robert J.Cerfolio直到今天依旧清晰记得机器人手术初期遭遇的阻碍。不单是病人很难接受机器人手术,就连医生也避而远之。

  Cerfolio解释,就好像手机一样,年轻人总玩得比老年人顺溜。用机器人做手术也一样,老一辈的医生通常会比较排斥,但新一代的医生就会感兴趣得多。在他看来,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三维图像、360度旋转机械臂等等。已有研究报告显示,机器人开肺癌比传统开胸手术死亡率更低;另一项研究发现,300台机器人手术与600台传统开刀手术相比,前者安全性更高。

  现有对机器人手术的认知还不充足。Cerfolio表示,主刀医生可无需助手、自己操作机器人,这使得医生对手术的把握性更大,过去因长期站着开刀腰肌劳损的可能越来越小,客观上延长了开刀医生的职业寿命。与此同时,机器人还给年轻医生更多机会。Cerfolio解释,美国有著名的“1万小时”说法,即你从事哪个行业,都须至少花上1万小时来操练,方可成为行家;年轻医生无法在真实病人身上反复操练,可试想,如能花1万小时研究机器人手术,怎能不变成一个优秀的医生。

  虽然,机器人手术直到现在还没有大规模普及,但其使用率已经大大提升。在美国,前列腺癌手术当中,大概有99%的手术是通过机器人来做的,但胸外科手术只有10%到15%由机器人完成。“在过去的一年半里面,这个数量一下子翻了三倍,正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机器人手术对病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我经常会跟同事说,不要只看到今天的情况,要看到在过了两年、三年以后,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子。”Cerfolio说。

  更让人惊喜的是,机器人不仅仅能在医院里为病人做手术,还可以“冲出地球”。Cerfolio透露他与美国宇航局也有一些合作,可以把机器人做得非常小,让宇航局把机器人塞到自己的肚子里。大家都知道,通常宇航员抵达火星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通过肚子里的“小机器人”,宇航员就能自己给自己做手术了。

  质子重离子

  首台经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查批准的粒子治疗设备已于近日正式落户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该医院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三家拥有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的医疗机构。

  作为最先进的放疗技术——质子重离子,将精准爆破发挥到极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射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中心副主任傅深说,质子、重离子是两种射线,它们是放疗的一类,却比传统放疗更精准、副作用更小。

  面对现今健康头号杀手“癌症”,常规的治疗方法,比如手术治疗和普通的放疗、化疗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肿瘤切不干净、或者根本没法切,或者放疗没能限制肿瘤的发展,却伤害到了正常组织等等。当传统方式没有办法对抗肿瘤的时候,质子重离子这种创新技术或许就能帮上忙。傅深解释,质子重离子有一个定向爆破的概念,也就是射线穿透正常组织的时候,并不释放,等到了肿瘤部位时才释放。肿瘤会被削成一片一片,对前后正常组织的损伤小,同时又非常精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质子重离子治疗比常规的放射治疗给予的效率更高。

  当然,这并不是说质子重离子就能包治百病。到目前为止。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到底哪些肿瘤可以用质子重离子治疗?傅深表示,一些手术无法治疗或者无法耐受的患者可以尝试质子重离子治疗。此外,常规的放射治疗根本没有用或者毒性比较大的,年纪比较大的患者,也可以用质子重离子治疗。另外还有一大块人群,即不管手术还是传统放射治疗以后,又局部复发的患者。以前,这批患者基本上就是没救了,但质子重离子治疗对于第一次放疗以后复发的患者会有一定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青少年的患者,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毕竟孩子今后的路还长,保证生活质量的需求更高。在这方面,质子重离子治疗也能显现其优越性。

  据悉,从去年6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试运行,迄今已治疗了一些头颈部、胸部、腹部等8类肿瘤病人。35名病人随访后发现,副作用是轻微的,47%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胸腔镜治肺癌

  打开胸腔开肺癌,在过去司空见惯,而今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已凸显出极大优势。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陈海泉介绍,问世于上世纪初的胸腔镜,最早用于治疗功能性肺结核;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扩展至用于检查。胸扩具有的天然腔隙,为胸腔镜治疗肺癌带来契机。胸腔镜的优势显而易见:图像更清晰、手术范围更广,病人术后创口小、恢复快;当然治疗费用较传统开放式手术也略高一筹。

  从多孔到单孔,胸腔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手术模式也随着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不断演变。肺癌的分期,大小是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此外,肺癌还分腺癌、鳞癌不同类型。哪种指征可以进行胸腔镜治疗,还需制定个性化方案。

  “大家现在非常紧张。拍过片子有小节结,并不是都不好,但也并非都是好的。”临床上,陈海泉遇到太多患者,当问题出现后,终日惶惶不安。即便对患者说了没事,患者依旧忧心忡忡,反复询问:“真的没事吗?”

  针对这个问题,陈海泉坦言很多医学会,包括他们自己也有制定一个随访计划。5毫米以下的肿瘤会有一个建议随访的时间,这并不是随口提出来的,而是基于大样本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当然不排除有个例。“很多病人问我,随访三个月之后万一晚了怎么办?我通常会回答,如果三个月之后晚了,现在处理也来不及。”之所以要有这样一个随访计划,主要是不希望让那些不用开刀的患者也挨一刀。

  至于5至10毫米间的小结节,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展开胸腔镜治疗。一旦手术,利用术前定位导航、术中冰冻诊断技术,可为病人实施更精准到位的治疗,最大程度保护健康肺组织,让病人感受早诊早治的益处。

  同时,陈海泉也提到了机器人手术。“我们看到的机器人,它们的手比我们灵活,可以360度旋转。”2009年,胸科医院就专门引进了“机器人”来做胸外科手术,可以肯定的是,机器人的操作比医生更精准。但是,机器人手术费用昂贵,一般医院没有手术设备,即便有,收费也没办法高。“从医院层面上讲,经济上是有损失的。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机器人手术比普通的腔镜手术好,所以这是一个大方向。”陈海泉如是说。

  内镜扫除癌症病灶

  1886年,世界首个胃镜长达26厘米,医生可能需要用个凳子把自己垫起来才能将其插入;1985年,出现了第一个电子内镜,能将消化道中的情况转播出来。10年之后,电子内镜的头上又长出了“钳子”,让内镜在看清消化道疾病的同时还能治疗疾病。2005年,镜子已经可以随意弯曲,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了。如今,吞下一个“小胶囊”,胶囊可以在消化道里拍照,通过接收器将拍到的图像传输出来,让大家在屏幕上看个清清楚楚。这是内镜发展的一个过程,让人感叹一切皆有可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说,内镜发展让检查与手术并行变为可能。

  如今,上海大肠癌发病率为五十八/十万人,居全国之首。外科开肠癌要做冰冻病理诊断,内镜通过染色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癌变,一边检查一边就可以处理掉。这种方法减少了高危人群患癌的风险,以后随着技术的推广,大肠癌发病率将会回落。

  有病人一吃东西就吐,怎么也看不好,姚礼庆团队别出心裁,想出了一个“隧道技术”,在食管壁下打隧道,病人今天做了手术,明天就能出院。同理,有些患者食道下面长了肿瘤,过去总要打洞开刀,如今就只要通过食管这根天然的“隧道”下去,将肿瘤取出即可。肿瘤拿掉之后会有个小洞,没关系,用夹子夹一下就行。“隧道技术不用打洞,有坏东西就从嘴巴里取出来,任何人都可以做。”姚礼庆团队将这个技术命名为STER,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在医学领域,由中国人命名的治疗方式,是很罕见的。

  内镜的奥妙还不仅如此,胃镜看到肿瘤怎么办?早期胃癌就开刀划算吗?“我们有个新技术,可以把肿瘤周围标记好,然后用水一喷,就会像馒头一样鼓起来。这时候,医生需要做的,就是沿着周围一圈把坏东西清除掉就行了。”在姚礼庆的记忆里,第一次用这个方式治疗胃癌时用了4小时,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如今已做了一万个病例,时间也已经缩短到了20分钟。这个技术,同样走在了世界前列。“肿瘤就这么大,就这么切掉,清清楚楚,也没有并发症。”姚礼庆说。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