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逆势增长打脸高通,揭示联发科多年来的技术创新

逆势增长打脸高通,揭示联发科多年来的技术创新

2019-05-30

高通联发科同为目前主要的移动芯片供应商, 二者的竞争对比话题从未间断过,但事实上,二者的市场策略和产品思路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从两家公司最新公布的季度财报数据就能看出些许端倪,甚至还能看出他们在技术上的博弈。不过更让人警醒的是,在面对下一个十亿级AI连接时代,提前布局的联发科,以及前期守旧犹豫的高通,或许这两家公司的财报未来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高通和联发科的财报呈现反差

首先来看看高通的财报,其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截止2019年3月31日)的数据显示,其收入49亿美元(同比跌6%),营业收入12亿美元(同比跌6%),净收入9亿美元(同比跌19%),每股收益77美分(同比微跌1%)。

1559115070863067146.png

高通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图 / 高通官网)

哪怕高通近期有与苹果和解的利好消息支持, 其2019 Q2的财报整体来看并不乐观。并且在其二季度财报公布后,股价应声下跌3.45%,充分反映出市场对高通前景的担忧。而在其高层电话会议中,高通则将财报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究于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疲弱和5G网络缓慢的进度。

高通的解释看似言之凿凿,然而放在同级市场做对比后却成了一块没洗干净的遮羞布。同样是IC设计的老对手联发科,其2019年第一季财报(截止2019年3月31日)显示其营收527.22亿元新台币(同比增6.2%),税后净收入为34.16亿元新台币(同比增34.8%),这两项数据均符合预期表现,赢得市场的普遍看好。

1559115077583070185.png

联发科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图/联发科官网)

摆在台面上的事实是,高通和联发科已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业务布局。

业务单元结构不同,高通和联发科的核心差异

为何高通在上一财季的表现会不理想呢?我们分析主要有收入结构和产品竞争力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通的主营业务分为QCT(设备与服务收入)、QTL(授权与专利收入)和QSI(投资业务)三大板块,其中营收来源就是QCT(又以骁龙系列SoC为主),净利润来源主要是QTL(专利技术授权),二者已经占据了高通80%的营收。因此在面对智能手机整体需求放缓、专利技术授权持续下滑(反垄断、专利纷争、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高通受到最直接的冲击。以财报为例,高通在2014年顶峰时期营收265亿美元,净利润79.64亿美元,同比换算下来如今的利润甚至不足巅峰时的一半。

而联发科的无线通讯事业群(手机和平板)收入占比在30%-35%左右,而智能家居、物联网和特殊芯片(ASIC)等产品线在快速增长后已经占了60%多的收入,其在新技术发展浪潮中找对了方向,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也让其抗风险能力更强。

其次,高通过分依赖在2G/3G/4G上的专利优势,在手机芯片上也是简单粗暴地采用“高跑分”的追求性能策略,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实则落后了一些,其所反应出的是在5G和AI的进展上,高通相比华为海思和联发科已然没有太多优势。而如果要说到技术上的真正创新,低调无声的联发科反而推动了不少新技术的创新和普及。

为中国市场而生的双卡双待功能

当年3G网络开始在国内普及的时候,用户数较少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取得了技术相应成熟的WCDMA和CDMA 3G网络,而且这两家移动运营商也通过更低的资费来吸引消费者选择。众多中国移动的用户一方面无法完全舍弃使用多年的手机号码,但又被中国联通/电信更低的上网资费所吸引,于是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双卡(双号)成为了不少人最佳的组合,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双卡双待(DSDS)成为市场新趋势的时候,联发科就率先跟进,推出支持双卡双待的芯片产品,包括MT6573、MT6577等成熟的产品方案,帮助手机厂商可以快速研发出支持双卡双待的产品,一时间双卡双待也成为中国早期智能手机的标配特性。

面对中国消费者对双卡双待功能强烈的需求,不知道是因为不重视中国市场,还是双卡双待研发难度过大,一直专注于追求芯片高跑分成绩的高通,直至2014年才姗姗来迟地在当年旗舰芯片骁龙801上加入该功能,但早期仍出现双卡单待、双卡单通等实际问题。

而联发科在双卡双待普及之后,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例如双卡双4G、双卡双VoLTE等,再次带领行业普及新一轮的双卡特性,所以在双卡这一项技术的普及上,联发科可谓是居功至伟。

真八核:实现性能和功耗的更佳表现

硬件性能是优秀体验不可或缺的基础,联发科在追求手机性能的道路上也是不断创新,例如联发科就曾全球首发商用的真八核MT6592解决方案,该SoC由8颗Cortex-A7内核组成,可完全调动8核同时运作。这与之前三星的Exynos 5410伪八核处理器完全不同(Exynos 5410只能开启一组四核),因此联发科MT6592一经推出就成为了众多厂商的眼中的香饽饽,成为一众热销手机的标配选择。

当然从如今来看,联发科MT6592更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了消费者对真八核芯片的认知,并刺激和带动了其他手机芯片厂商对于真八核芯片的跟进研发。

联发科首发三丛集CPU架构,引领行业技术趋势

我们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今年的旗舰处理器芯片中,包括高通骁龙855、华为麒麟980和三星Exynos 9820等在内的旗舰平台均采用了三丛集CPU的设计,即超核+大核+小核的组合,而实际上这一组合方案也是目前兼顾性能和功耗的最佳方案,因此才得到了几大移动IC巨头的青睐。

但事实上三丛集/多丛集CPU的设计是来源于联发科。例如在2016年联发科就推出了三丛集特性的Helio X20十核芯片,这一概念远远早于高通、海思等厂商。不过遗憾的是,受限于当时的IC设计技术瓶颈,联发科超前的理念没有被消费者广泛熟知,不过从目前众多厂商的跟随来看,不得不感慨联发科在设计上的前瞻性思维。

坦率地说,相比于Helio X20上大胆创新的三丛集十核心设计,更让人惊讶的是Helio X20上的任务调度算法。例如联发科通过自研的MCSI互联总线进行连接各个核心,并以CorePilot 3.0异构运算技术进行实时调控,能够根据不同的运算任务来实时调配,做到快速高效,将三丛集CPU的硬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也进一步实现了优秀的功耗水平。

颇有意思的是,在联发科的Helio X20三丛集CPU架构和CorePilot 3.0异构运算技术启发下,ARM公司也在去年推出了Dynam IQ技术,这技术能够在big.LITTLE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共享单元(DSU)和三极缓存,优化CCI互联产品线,可以提升不同核心之间的任务切换和信息交换的速度。同时Dynam IQ也让三(多)丛集的组合方式更加自由,如骁龙855上是“1+3+4”,华为麒麟980和三星Exynos 9820则是“2+2+4”的组合。

目前我们在联发科Helio P系列芯片上依旧能看到很多源自于Helio X20智能调度技术的身影,得益于多代产品的持续技术堆叠和更新,也成为了联发科芯片这些年在功耗和性能方面一直备受业内认可的主要原因。

AI专核已然成为影响手机体验的关键

除了追求更出色的性能外,联发科的前瞻性思维其实还表现在一个重量级的领域,即AI(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应用。

联发科很早就看到了AI的重要性,早在2014年就投入到相关的研发之中,并在2018年顺利将AI专核(APU)的概念引入Helio P60解决方案中,而使用该方案的OPPO R15更是夺得了2018年十大畅销智能手机第一名°相比于传统的CPU来说,独立的APU设计不仅能带来性能和功耗的提升,还能直接带来用户体验的升级,例如人工智能语音助手、AI旗舰级拍照、AI系统交互等,也让OPPO R15成为同年最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也助力了OPPO R15成为2018年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手机。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AI专核的基础上联发科经过几代产品的积累,目前已经玩的是“炉火纯青”,例如最新的Helio P90芯片,其全新的独立APU 2.0已经让它的AI运算性能上比肩高通今年最新的主力旗舰骁龙855,不仅带来了出色的AI性能,还进一步带来了3D人体姿态识别、AI焦点直播、AI实时多物件识别等实用特性。

得益于联发科、华为和苹果对于独立AI专核的推广,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AI专核对手机体验的重要性,甚至连一直坚持AI Engine的高通也被“打动”,据悉明年的主力SoC骁龙735芯片上加入独立的单核AI专核。

老实来说应该为联发科叫屈,没想到这家低调稳健的企业竟然推动了诸多新技术的发展,这确实跟它所坚持的“毫无保留的拥抱最新科技”理念相符合,这些年来联发科通过大量的投入研发,推动了包括双卡双待、真八核、三丛集CPU、AI专核等在内的诸多最新技术,并持续在5G、AIoT(物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力,面对这样踏实的企业,其实我们更应该给与鼓励和掌声。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