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高通、华为、联发科等企业在积极布局5G建设

高通、华为、联发科等企业在积极布局5G建设

2022-09-09
来源:互联网综合
关键词: 高通 华为 联发科 5G

9月1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人民日报社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以“数字化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国内外领军企业的重要嘉宾,围绕数字贸易技术、产业、发展、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通过汇聚行业观点和深化国际交流,推动数字贸易全球合作。

高通公司(Qualcomm)技术许可业务和全球事务总裁亚历克斯·罗杰士(Alex Rogers)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5G赋能数字化未来》的视频演讲,阐述了5G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技术所释放的巨大潜能,以及高通公司持续与中国以及全球生态系统密切合作,推动5G普及,加速迈向数字化未来的实践和愿景。

亚历克斯·罗杰士认为,5G作为一项通用基础技术,对数字化未来至关重要。它将连接扩展至智能手机之外,几乎使万物互联,并且能够推动汽车、工业和制造等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高通公司凭借对技术创新的长期持续投入,以及携手众多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强大生态系统的能力,正在持续推动5G演进,释放5G全部潜能。多年来,高通一直与中国生态系统保持密切合作,通过“5G领航计划”、“5G物联网创新计划”、创新中心建设等一系列计划与项目,携手合作伙伴加速实现5G和广泛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国合作伙伴的创新发展。

2022智博会期间,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发表了题为“5G开创数字经济新局面,聚力共筑智能未来”的主题演讲。甘斌表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的质量决定着发展的质量。中国5G产业已取得了初步的领先,未来几年需要沿着5G成功的路径,既要做好当前技术价值的兑现,也要有序推进5.5G的产业节奏,实现‘万兆下行、千兆上行、千亿联接’的网络能力的跃升,从5G商用领先走向5.5G商用领先。”

提升5G千兆体验的深度广度,实现5G的持续领先。中国5G正式商用三年以来,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发展了超过4.5亿用户。5G的高质量发展,也极大释放了人们对于更好体验、更多流量的追求。2021年移动宽带的平均速率已经追上固定宽带,中国移动(600941)宽带用户的月均流量相比5G商用初期实现翻倍。5G网络也在持续提升能效,单位比特能耗已经降低到4G的15%以下。中国5G产业已取得了初步的领先,需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5G的持续领先。从基站数量上看,当前我国4G基站数量为590多万,5G基站数量为185万,5G基站目前还不及4G基站的三分之一。对比城乡用户体验,当前国内5G城乡体验的差距近20倍,相比4G时代差距在拉大。因此在5G网络的建设上,需要提升千兆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让千兆的体验深入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点亮美好生活,赋能乡村振兴。

早在2020年,联发科就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携手完成了5G SA(独立组网) 3.5GHz频段200MHz载波聚合( CA)的实网测试,推进了5G独立组网商用的关键技术落地。去年,联发科与瑞士电信、爱立信、OPPO合作完成了5G载波聚合和VoNR语音通话测试,助推了5G SA独立组网的发展进程。同时,联发科与爱立信成功完成基于 5G 毫米波的四载波聚合上行链路测试,实现了 495Mbps 上行峰值速率,打破了迄今为止的业界纪录,对 5G 毫米波的商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智能手机、移动热点设备到5G PC,联发科紧跟最新通信标准迭代推陈出新,依托自身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与产业链伙伴密切合作,在5G领域开展着多元布局。而现在,联发科又率先完成了5G NTN测试,为5G技术创新与商用探索创造了更多可能。

在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从技术创新到多元产业布局,联发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提前布局5G技术赢得了5G发展第一阶段的领先。随着5G商用的进一步成熟,5G终端即将迎来高速发展,联发科的5G技术也将伴随最新的终端产品进入千行百业,以高性能、高能效、高可靠性成为5G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