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一种基于高速超微型单片机的CCD驱动电路设计

一种基于高速超微型单片机的CCD驱动电路设计

2008-06-17
作者:周根荣, 姜 平

  摘 要:介绍了CCD驱动电路的4种常用方式及其优缺点,详细阐述了基于高速超微型" title="超微型">超微型单片机C8051F300的CCD驱动电路设计,包括内部CCD驱动时序和外部输出同步信号" title="同步信号">同步信号的产生、像素输出电压的简单处理以及通过RS232接口在线调整" title="在线调整">在线调整CCD驱动频率等。系统克服了目前单片机方式在CCD驱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缺点。
  关键词: C8051F300 CCD TCD1206 可编程" title="可编程">可编程计数器阵列


  CCD作为一种光电转换器件,由于其具有精度高、分辨率好、性能稳定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图像传感和非接触式测量领域。在CCD应用技术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CCD驱动时序的产生和CCD输出信号的处理。对于CCD输出信号,可以根据CCD像素频率和输出信号幅值来选择合适的片外或片内模数转换器;而对于CCD驱动时序,则有几类常用的产生方法。
1 常用的CCD驱动时序产生方法
  CCD厂家众多,型号各异,其驱动时序的产生方法也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4种:
  (1) 数字电路驱动方法" title="驱动方法">驱动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数字门电路及时序电路直接构建驱动时序电路,其核心是一个时钟发生器和几路时钟分频器,各分频器对同一时钟进行分频以产生所需的各路脉冲。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获得稳定的高速驱动脉冲,但逻辑设计和调试比较复杂,所用集成芯片较多,无法在线调整驱动频率。
  (2) EPROM 驱动方法
  这种驱动电路一般在EPROM中事先存放所有的CCD 时序信号数据,并由计数电路产生EPROM 的地址使之输出相应的驱动时序。该方法结构相对简单、运行可靠,但仍需地址产生硬件电路,所需EPROM 容量较大,同样也无法在线调整驱动频率。
  (3) 微处理器驱动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单片机或DSP通过程序直接在I/O口上输出所需的各路驱动脉冲,硬件简单、调试方便、可在线调整驱动频率。但由于是依靠程序来产生时序,如果程序设计不合理,会造成时序不均匀;而且往往会造成微处理器资源浪费;通常驱动频率不高,除非采用高速微处理器。
  (4) 可编程逻辑器件驱动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就是利用CPLD、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来产生时序驱动信号,硬件简单、调试方便、可靠性好,而且可以得到较高的驱动频率,同样也可在线调整驱动频率。电路设计完成以后,如果想更改驱动时序,只需将器件内部逻辑重新编程即可。
  以上4类方法中目前常用的是微处理器驱动方法(通常又称为“软件驱动”法)和可编程逻辑器件驱动方法(又称“硬件驱动”法)。由于在CCD应用系统中,一般都要用到微处理器,所以若采用“软件驱动”法,则无需增加硬件,在电路结构上最为简单,系统成本也最低,因此,只要能克服其驱动频率低、资源浪费多、时序不均匀等缺点,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驱动方法。本文结合Toshiba 公司的TCD1206 线阵CCD,介绍如何利用C8051F300来产生其要求的驱动时序。
2 硬件设计
  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的电路构成CCD驱动处理板,安装在CCD相机内部。系统处理器采用美国Silabs公司推出的超微型高速8位单片机C8051F300 [1],CCD采用Toshiba公司的高灵敏度线阵CCD图像传感器芯片TCD1206[2],双电压供电的总线驱动器 LVC4245 [ 3]解决了单片机(3.3V)和CCD(5V)二者之间的电平匹配。CCD驱动脉冲由C8051F300提供,其像素输出电压经高速运放AD8031[4]处理,由Uo引脚引到外部,同时向外部提供像素同步信号PS和行同步信号FS(由P0.6、P0.7经LVT245总线驱动器[5]所得)。
  Uo、PS、FS这3个信号供外部处理器采集CCD像元输出。另外,有时可能要在线调整CCD的某些参数(如驱动频率、积分时间等),为此设置了RS232串口与外部处理器进行通信。


2.1 TCD1206
  TCD1206是Toshiba 公司生产的高灵敏度二相双沟道线阵CCD图像传感器芯片,2160个有效像素点,像素频率为0.3~2MHz(本系统为1MHz),其驱动时序波形如图2所示。
  图2中:Φ1、Φ2为像素脉冲,两者互为反相,RS为复位脉冲,SH为光积分脉冲,OS为像元输出,DOS为像元补偿输出。当SH为低电平时,在Φ1、Φ2交变后,OS输出像元电压信号,随后发RS脉冲,以便去掉信号输出缓冲中的残余电荷,为下一点像素电压输出做准备。各脉冲具体时序关系可参见参考文献[2]


2.2 C8051F300
  C8051F系列单片机其CPU内核采用流水线结构,机器周期由标准8051的12个系统时钟周期降为1个系统时钟周期,使其执行速度在相同晶振下是标准8051的12倍,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大部分C8051F单片机的峰值处理速度是25MIPS,而C8051F12X、13X系列的峰值处理速度则达到了100MIPS。C8051F系列单片机功能齐全,性能优异,其整体性能超过很多目前的16位单片机,甚至在一些低端应用中可取代低速的16位DSP器件,目前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嵌入式产品等领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C8051F300是C8051F系列中的超微型高速混合系统级单片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封装的8位单片机,11个引脚,封装在面积为3mm×3mm的芯片上。内部集成了3个16位定时器、3个可编程捕捉/比较模块、1个UART串口、1个I2C串口、1个8通道500KSPS采样率的8位ADC、8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256B的内部RAM、8个I/O口,系统内部振荡时钟为24.5MHz(±2%)、最大峰值处理速度可达25MIPS。
  由图2可见,在4路CCD驱动脉冲中,对时序要求严格的是Φ1、Φ2和RS,为此,利用C8051F300的可编程计数器阵列模块的2个可编程捕捉/比较模块输出口(CEX0、CEX1)自动产生Φ1、Φ2,以CEX0为基准点,再产生RS和其他脉冲。
2.3 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
  PCA提供增强的定时器功能,由一个专用的16位计数器/定时器和3个16位捕捉/比较模块组成,每个捕捉/比较模块有其自己的I/O口(CEXn,n=1,2,3)。计数器/定时器的时基信号可在6个时钟源中选择:系统时钟、系统时钟/4、系统时钟/12、外部振荡器时钟/8、定时器0溢出或ECI输入引脚上的外部时钟信号。而每个捕捉/比较模块都可以被独立配置为6种工作方式之一:边沿触发捕捉、软件定时器、高速输出、频率输出、8位PWM和16位PWM。


  由于Φ1、Φ2(对应CEX0、CEX1)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所以捕捉/比较模块0、1工作在频率输出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可在CEXn引脚产生可编程频率的方波,其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当PCA计数器低字节与捕捉/比较寄存器低字节相同即PCA0L=PCA0CPLn时,称为“比较匹配”,此时CEXn引脚电平翻转,同时捕捉/比较寄存器高字节即PCA0L与PCA0CPHn相加后的结果送入PCA0CPLn,以便下一次比较用。显然,只要改变PCA0CPHn的值,便可在CEXn引脚上得到频率可调、占空比为50%的方波,其频率由下式定义:
  fCEXn = fPCA/(2×PCA0CPHn),
  其中:fPCA是PCA计数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
3 软件设计
  为了得到时序严格的CCD驱动脉冲和外部输出同步脉冲,程序不是靠软件延时来达到合适宽度的脉冲,而是利用PCA模块本身强大的功能,用中断程序来完成各路脉冲,即开放捕捉/比较模块0的“比较匹配”中断作为同步信号,并以此为基准点完成相应脉冲的每一次变化。
3.1 CCD驱动脉冲
  PCA的2个捕捉/比较模块工作方式设置为如图4所示的频率输出方式。其输出引脚CEX0、CEX1的初始电平设置为1、0,当PCA0L与PCA0CPLn(n=0、1)“比较匹配”时,电平翻转,由此形成反相的Φ1、Φ2脉冲;而RS脉冲的产生,则是在捕捉/比较模块0 的“比较匹配”中断程序中,即先对RS(P0.2)置1,随后清零,这样就可产生80ns的RS脉冲(SETB bit指令周期为2个时钟周期,即80ns)。

3.2 外部输出同步脉冲及像素电压
  行同步信号FS、像素同步信号PS均设置为低电平有效,CCD时序中Φ1、Φ2交变后直到像素电压输出有一个延迟时间tdly(典型值为150ns),但由于捕捉/比较模块0“比较匹配”时,一方面CEX0(Φ1)翻转,一方面向CPU请求中断,而中断响应时间需5个时钟周期(200ns),显然大于tdly,所以进入中断后,不必考虑tdly,可直接对PS(P0.6)清零,待合适的时间后再将PS置1,这样就产生一个低电平有效的PS信号。
  CCD像素输出OS、DOS经高速运放AD8031处理后,其外部输出像素电压Uo时序如图4所示。
  针对单片机在CCD时序驱动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选用新型高速C8051F单片机,实现CCD驱动电路,克服了单片机驱动方式存在的驱动频率低、系统资源浪费、时序间隔不均匀等缺点;具有硬件结构简单、调试编程方便、可在线调整驱动频率等优点。本文所介绍的驱动电路己应用于TCD1206,超微型的封装结构使其很容易与其他芯片一起嵌入在CCD相机中,系统运行可靠。
参考文献
1 C8051F300/1/2/3/4/5 Mixed-signal ISP flash MCU family.Silicon Laboratories,2003
2 Toshiba CCD linear image sensor TCD1206 data manual.Toshiba,2001
3 SN74LVC4245 Octal bus transceiver and 3.3V to 5V shifter data manual.Texas Instruments,1997
4 AD8031/8032 Data manual.Analog Device,1999
5 SN74LVT245 Octal bus transceiver data manual. Texas Ins-truments,1998
6 潘琢金,施国君.C8051FXXX高速SO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7 潘琢金,孙德龙.C8051F单片机应用解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8王庆有.CCD应用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