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滑模控制在全桥式逆变器中的应用

滑模控制在全桥式逆变器中的应用

2008-07-24
作者:张 岳1, 韩 召2

    摘 要:提出了基于滑模控制" title="滑模控制">滑模控制的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 title="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解决了逆变器的电流基准不易测量的问题,并且在负载突变情况下,输出电压" title="输出电压">输出电压表现出对扰动的不敏感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title="鲁棒性">鲁棒性以及良好的动态特性。给出了该滑模控制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在无刷" title="无刷">无刷双馈电机串级调速中的应用。应用表明,基于滑模控制的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电压能够快速跟踪参考信号。
    关键词:逆变器  滑模控制  无刷双馈电机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是一种用高频开关控制的状态反馈系统。在该系统中,通过对切换函数的符号判别,通过不断地切换控制状态来改变系统结构,将受控的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轨迹引向一个预先指定的状态平均空间平面(滑模面)上,随后系统的运动状态轨迹就限定在这个平面上[1]。滑模控制属于非线性控制,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完备的控制方法。

    目前各种电力变换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谐波污染和低功率因数等负面影响。基于变结构系统理论的滑模控制表现出对系统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的不敏感性和鲁棒性,以及良好的动态特性[2-4],可以用于对逆变器这类固有的变结构系统进行控制。滑模控制的抖动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加以改善,如提高系统采样频率,增大PWM载波频率,减小系统反馈信号处理的延迟时间。
    本文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逆变器应用于无刷双馈电机串级调速系统中,通过仿真验证该逆变器的可行性。
1 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
    基于滑模控制的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原理图如图1所示。

                
    4只功率器件IGBT分为两组,S1和S4为一组,S2和S3为另一组,两组交替通断,输出的交流方波电压经过LC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交流正弦输出电压。图中虚线框部分代表滑模控制器,其作用在于使变换器输出电压尽可能准确地跟踪正弦参考信号的变化。
    由于输出滤波器的电容电压及流过它的电流是连续可测的,所以取电容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为系统的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5],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滑模控制器中电流基准难以测量的问题,系统状态方程为[6]
   


式中,L、C分别代表低通滤波器的电感、电容,R代表负载电阻,控制信号u∈{-1,1},分别代表两组开关的通断状态。即:
   

    式(1)即为所描述系统的变结构模型。因此,只要给定参考输出信号,就可以用参考信号与状态变量之差作为新的状态变量,给出新的状态变量的系统状态方程[7]

   

    另外,根据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要实现滑模控制,还要构建滑模面函数。即在式(2)确定的状态平均空间平面(滑模面)上选择通过原点的斜率为负的直线作为滑模面函数,它可以表示为系统状态变量的反馈值与其参考值之差的线性组合,即
   

    式中,k1、k2为滑模控制系数。由式(3)可知,滑模面函数在滑模面上的动态轨迹为一阶动态过程,可解得输出电压uc(t)的动态过程为:
   

    由式(4)可知,工作在滑模面上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动态过程由滑模面函数的系数比λ=k1/k2和状态轨迹到达滑模面时的初始状态μ共同决定,与系统的其他参数无关,这体现了系统在滑模态时对外部扰动和内部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在滑模控制中,系数k1、k2的选择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鲁棒性。λ将决定系统滑模态时的衰减速度。λ越大,意味着过度过程越短,输出电压跟踪参考电压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λ太大,将导致滑模面区域变小甚至接近0,使滑模控制难以实现滑模动态。所以,在选择滑模系数k1、k2时,必须权衡跟踪速度与滑模面区域大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系统存在一定范围的滑模面区域的前提下应具有尽量快的过渡过程。所以,滑模系数k1、k2的选择必须满足滑模存在条件,即:
   

    式中,S是滑模函数。
    式(5)可以等效成两个不等式:
   

    满足上述滑模存在条件的变结构控制规律为:
    

    将式(2)、(3)、(7)代入(6),则滑模面区域可以由下列不等式描述:
   

    若滑模控制系数k1、k2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则必然满足滑模存在条件,因此滑模控制系数k1、k2的选择必须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的要求。式(8)还可以表示为:
   

    式中,δ=λ2-λRC+1/LC。这样通过式(9)就更加直观地描述了滑模面区域[8]
    由公式(7)可知,滑模控制要求无限高的频率切换系统结构,使系统轨迹在滑动面上滑动从而实现滑模态,但是受器件的开关频率及逆变器效率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无限高的开关切换频率是不可能达到的。通常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滞环调制[9],引入一定宽度的滞环带,从而降低开关频率。具体控制规律为:
   

    其中的滞环宽度为2Δ,当增大2Δ时,开关频率将减小,使得开关频率被控制在开关器件能够正常工作的范围内,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滑模控制中由于切换频率过高而存在的抖动现象。这样,将滑模函数信号加到一个滞环比较器H上,由H产生开关控制信号u作用于功率开关器件,通过调节uc使滑模函数S维持在零附近,从而实现输出电压对参考信号的准确跟踪。
2 仿真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滑模变结构的逆变器的应用效果,利用MATLAB/Simulink设计一个含有滑模控制的桥式电压型逆变器的无刷双馈电动机串级调速仿真模型,仿真参数的设置如下:副绕组输入电压:uc(t)=120sin2π2tV;电源参考电压:uref(t)=280sin2π50tV;滤波器与负载参数:L=300mH,C=10μF,R=200Ω;滑模面系数:k1=0.006,k2=12;滞环宽度:2Δ=20;开关频率:fs=500Hz。
    在无刷双馈电机串级调速运行时,副绕组向电源回馈电能,即副绕组输出三相转差频率的交流电经二极管桥式电路整流后,由IGBT开关器件组成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将副绕组输出的电能回馈给电源。
    为了检验输出电压对扰动的不敏感性和较强的鲁棒性,特别设计了负载电阻R在t=0.15s时从R=200Ω突变为R=240Ω。
    图2和图3为采用IGBT开关器件构成的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进行能量回馈的无刷双馈电机串级调速的仿真结果。图2给出了在无扰动情况下,采用滑模控制时的副绕组、直流侧和电源侧线电压仿真波形以及电源侧线电压的频谱图。

                        

                          
    图3为采用本文所述的滑模控制策略,当负载发生突变时相应电压及频谱的仿真波形。从仿真波形上看,当负载发生突变时,电源侧线电压仿真波形几乎没有改变,这说明了基于滑模控制策略的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的确能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改善动态性能。
    仿真结果:
    (1)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实现输出电压幅值的任意调节,并且输出电压能较准确地跟随给定参考信号的变化。
    (2)选择合适的开关函数和合适的电路结构就可以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成为正弦波,减少波形失真度。
    (3)在该电路输出的电源侧线电压频谱图中,谐波分量较复杂,对回馈电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由仿真结果可知,滑模控制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具有快速良好的跟踪特性,动态特性好。在负载突变时,输出电压过渡时间短,超调量小,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说明基于滑模控制的全桥式电压型逆变器是可行的。但是滑模控制作为一种较新的控制还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高频开关切换时可能存在抖动现象,谐波分量还不算低,特别是在本文的无刷双馈电机串级调速中还存在谐波分量较复杂的情况,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凤君. 现代逆变技术及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 葛友,李春文. Hoo滑模鲁棒励磁控制器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5):1-4.
[3] 张昌凡,王耀南.滑模变结构的智能控制及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3):27-29.
[4] CARPITA M, MARCHESONI M.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power conditioning using sliding-mode control[J].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 1996,11(5):731-742.
[5] PINHERIO H,MARTINS A S,PINHERIO J R. A slidingmode controller in single phas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C].In Processing of IECON,94. bologna, Italy,1994,1(S):394-398.
[6] JEZEMIK K, ZADRAVEE 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a  single phase inverter[C]. In proceeding of APEC,90. LosAngeles,1990.1(S):185-190.
[7] 张黎,丘水生.滑模控制逆变器的分析与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26(3):59-63.
[8] 邓文浪,杨欣荣,朱建林,等.18开关双级矩阵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及其仿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5):84-90.
[9] BIEL D, GUINFOAN F, FOSSAS E. Sliding-mode control  design of a Boost-Buck switching for AC signal generation[J].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2004,51(8):1539-1551.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