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就医新模式点燃“互联网+医疗”市场

就医新模式点燃“互联网+医疗”市场

2016-06-28

  6月中旬,我省网络医院首张医保处方在南京开出。慢性病患者通过药店视频问诊后拿到处方,可直接在药房买药,并享受医保。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思维颠覆了许多行业。在坐拥数万亿市场的医疗行业,一场“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的变革正处在风口浪尖。

  医疗机构竞相试水

  挂号大厅、候诊室、取药窗口人潮拥挤的场景,许多人并不陌生。江苏是全国率先进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的省份,为缓解看病繁、难、慢的现状,使求医问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省内多家传统医疗机构主动投身互联网怀抱,并进行深度试水。

  近日,南京市民李悦带母亲到省人民医院做例检。与之前天不亮就赶到医院排队挂号不同,这次,她通过“江苏省人医”APP预约挂号,凭挂号记录和就诊卡就诊,待手机端口显示检查结果后再来取药。整套流程不仅节省了时间,问诊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集预约挂号、院内外服务导航、医嘱处方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我省还有许多。目前,省内13个地市,60多个县、市、区都在进行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力争到2020年让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同时,为了提供新的就医体验,我省将实现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等服务信息共享。

  当然,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仅这样的改变还远远不够。省内不少医疗机构与互联网创业团队合作,强势进入“互联网+医疗”领域。今年以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江苏盟联云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工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了江苏首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慢性病管理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先声再康药房、江苏盟联云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网络医院,并开出全省网络医院首张医保处方;南京市第一医院成立江苏第一家“视频网络医院”……一时间,互联网医疗行业成为当前互联网最热的风口之一。

  远程治疗“撮合”医联体

  东台安丰镇红安村的村民李宇没有想到,自己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大医院专家诊治,并将自己从鬼门关拉回来。近日,村医陈明江在接诊时,发现李宇血压飙升,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得知其曾患过中风,立即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呼叫上级镇卫生院。卫生院值班主任边指导陈明江用药,边通过网络向盐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求援。不到10分钟,三级会诊完毕,判断患者有再次中风可能,立即远程指导急救。

  这样的远程会诊事件在我省并非个案,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红利。目前,全省已有2/3以上的县、市、区,依托区域中心医院资源优势,建立了集约式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省级急救医疗暨远程会诊中心也已实现与13个市联网运行。去年,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我省还实现了对20多个县级医院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远程支持,提高了县医院服务水平。

  当前,大众看病难的症结在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为了缓解患者看病难,拓宽医疗资源,今年4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成立江苏第一家“视频网络医院”,通过视频将相关检查资料传输给远方的医生,收取每15分钟30-300元不等的费用。“汇医在线”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负责人何毅透露,今年年底之前,南京地区还将有6家三甲医院上线“视频网络医院”。

  可穿戴设备当“助理”

  苏北慢性病管理医院的医生王静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优医盒子智能健康一体机,对离院后的患者进行远程血糖、血脂、血压、心电等人体指标的实时检测和数据共享,并集成音像图文后,进行分析与跟踪监测。为及时、有效地治疗慢性病患者,今年,苏北慢性病管理医院引入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患者手上的医疗手环采集数据,进行贴身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仅在南京,每年就有超八成逝者是死于慢性病。因此,全省有17家医疗机构将慢性病作为干预重点,多家医院尝试通过使用可穿戴医疗电子设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实时监控。除苏北慢性病管理医院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也为入院后的每位患者佩戴条形码腕带。护理人员可通过医院的后台信息系统连接,了解病人医嘱执行情况和生命体征,简化了病人的就医流程。

  “通过多家医院验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都将带来很大的转变。”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说,至2017年,省卫计委将按照人口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智慧健康服务工程”。我省将应用这些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

  采访中,专家指出,我省新就医模式还处于磨合阶段,目前,互联网医疗主要关注点还在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上。相对于数万亿的医疗市场而言,2015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仅有170亿元,可见其中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业界更看好医院以外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市场,包括可穿戴检测设备和在线健康咨询服务。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